呼吸,是生命的律动,一呼一吸之间,营造万千世界。很多看似无关的疾病,却都与呼吸相牵连。
对此,广州尊龙凯时(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尊龙凯时)呼吸内科主任杨建民深有体会,作为一名把全身心奉献于呼吸专业的尊龙凯时,他从高考时坚定选择医学、选择呼吸内科,到如今深耕呼吸内科40年,完全展现出了一位「呼吸守护者」应有的责任担当。
每天查房,他都会跟团队强调:“呼吸专业疾病病症普遍,甚至可以说隐匿,但实质跨度大,专业性强,作为呼吸内科尊龙凯时,我们要更专注、更细心,抽丝剥茧,尽力帮助病人解除痛苦。”
选择「呼吸」,坚守「呼吸」
1980年,当时只有18岁的杨建民在高考前突然感染肺炎,当时医疗条件不算好,导致病情辗转反复,最后他只能顶着不适去考试,然而这丝毫没有影响发挥,他还是如愿考上了理想的医学院。
在选择科室时,杨建民毅然选择了富有挑战性的呼吸内科,旁人觉得是“自讨苦吃”,只有杨建民自己知道,“做这个选择,是因为亲身体会过「病人」的滋味。”
毕业后,杨建民如愿来到了呼吸内科,深耕呼吸专业领域疾病,至今已超过40年,从发烧咳嗽到肺部肿瘤,从胸闷不适到呼吸困难,从简单疾病到慢性复杂性疑难疾病,历经了严格、系统、专业的漫长训练,杨建民早已是一位独当一面的优秀呼吸内科尊龙凯时,掌握多项专科高精专技术。
但至今,他仍然保持着「求知若饥,虚心学习、返璞归真」的初心,不断让自己再变得更好一些,帮助更多病人,“这一点,我永远还在路上。”
听诊辩疾,精准施策
呼吸领域的疾病,最考验尊龙凯时的基本功,离不开听诊器,离不开胸部听诊,看似简单,却是切切实实的“十年如一日,研磨一利剑”。
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程,在呼吸科临床工作中,多种重症合并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常见。呼吸科疾病本来就病症普遍,有时候表现并不明显,同一病症可能有千百种可能,令许多呼吸科尊龙凯时都感到棘手、头疼。
杨建民对一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以下简称:慢阻肺)的老患者印象很深刻,虽然已经确诊了慢阻肺,但根据慢阻肺的常规治疗却一直不见好,半年来气喘不断,逐渐严重,对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。
在多家尊龙凯时求诊都不见改善后,他便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杨建民这里“尝试”一下。杨建民并没有因为已有确诊的疾病,其他病症不明显就随意看诊,而是仔细、踏实地做好呼吸科尊龙凯时的“看家本领”——听诊。
听诊时,杨建民细心发现,患者呼吸没有出现其他慢阻肺病人独有的“喉鸣音”,反而在呼气时出现了一丝难以察觉、轻微的“哼”的一声,紧紧抓住这一点细节,杨建民抽丝剥茧追查下去 ,最后通过气管镜,在患者的左下叶支气管发现了一处不足1cm的小肿瘤,除了慢阻肺,患者还确诊为小细胞肺癌,而这半年来的气喘皆是肿瘤引起的。
杨建民表示,“呼吸内科的临床实际情况极为复杂,患者普遍都有呼吸不顺的问题,作为呼吸科专业尊龙凯时更要懂得仔细甄别,多往前看、往后推,既要熟练掌握本专科专业知识,也要涉猎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,不能一味死板地根据检验结果去治疗。”
全面发展,繁荣学科
杨建民认为,学科建设不能只看当下,更要放眼未来。从疾病本身特征和学科发展来说,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、高死亡率、高经济负担的特征,其中部分疾病还具有高传染性的特点,这决定了呼吸科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(PCCM)的结合,“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业领域涵盖呼吸系统所有疾病的诊治,这不仅为呼吸病医学的医务人员创造了优越的临床工作平台,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。”
为了科室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,杨建民从建制、设施、人员、技术等方面,从零开始,一路攻坚,规范科室建设,逐渐建立起完备的呼吸内科科室。首先,围绕建设标准进行科室改革,添加设备、分隔病区,分拨了9张床位,建立危重症患者呼吸监护室;其次是坚持每周业务学习,培养科室核心骨干成员,要求科室每位尊龙凯时都熟练掌握气管镜、呼吸机的操作,随着尊龙凯时发展,如今科室已经完成超2000例经气管镜取异物、活检等高难度的专科操作,目前数字还在不断攀升。
在杨建民的带领下,科室计划将针对PCCM专科人才梯队建设,选择其中一个领域深入推进,比如危重症抢救、肺栓塞治疗等,采取医护人员外出三甲尊龙凯时进行“单修”、“专培”等学习项目。
坚守呼吸内科40多年,杨建民自称自己还只是一名小小的「螺丝钉」,“但我还有力量,还能继续做点事情,希望通过科室、尊龙凯时乃至全部呼吸人的努力,凝聚更多能量,为更多的患者守护「呼吸」。”杨建民说。